常州湯氏宗祠中山堂落成典禮
來源:常州百美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22:04:10 點擊量:
庚子年初冬時(2020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九),常州湯氏宗祠中山堂落成典禮。慶典當天有舞龍隊、花鼓隊、氣球、拱門、張燈結彩、鞭炮鑼鼓響連天,一幅歡慶愉快的場景氛圍。常州市宗祠協(xié)會、各地湯和后裔宗親、本村村民歡聚一堂,當?shù)?/span>各宗祠紛紛前來慶賀,廣場上熙熙囔囔的人群摩肩擦踵,熱鬧非凡,辦酒席68桌宴請宗親賓客。
湯氏宗祠座落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鎮(zhèn)崔橋雙蓉村章圻圩湯家村,占地約一畝,坐北朝南,與吳氏宗祠相鄰,南朝運河系,北枕祖地清明山,東倚湯家居地,西臨萬福園。
湯氏宗祠按北京四合院一井布局,徽派風格磚木結構來建造。祠堂三間和輔房一間并排,前排大堂,后排享堂,中間天井,門面寬11.24米,進深連后廊9.6米,天井進深7米,享堂進深10.06米,西邊配輔房寬3.8米。大堂屋脊正面中間配有萬年青植物,反面盤延兩條金龍。享堂屋脊兩側兩個金龍頭,中間兩條金龍盤延在屋脊正反兩側,兩邊配上碼頭墻,屋面小青瓦,不失祠堂的莊嚴肅穆,體現(xiàn)出族法族規(guī)的神圣威嚴。
最漂亮的是祠堂門樓,飛檐翹角,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增加了建筑物向上的動感,營造出壯觀的氣勢。脊檐兩頭分別有鎏金魚龍,莊嚴大氣。門樓正面脊檐中間為鎏金松鶴長壽鏤空雕塑。門面全為蘇州磚雕貼面,體現(xiàn)了江南的特有的韻律美,門樓的磚雕圖案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其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卓越才能。門樓正面上坊是八仙人物圖,門樓正面中坊是湯氏宗祠四字,中坊東面是二十四孝中的懷桔遺孀圖,中坊西面是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動天圖。門樓正面下坊中間是福祿壽三星,四周邊上是蝙蝠祥云。下面兩邊楹聯(lián)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湯和的題字:千年不朽勛臣府,萬古長青信國祠。并由本地頭支筆張國元先生所書。中間是金山石石庫門框,兩扇木質(zhì)大門,大門下面門檻高約1米。左右石鼓門墩一對,上有雕花魚福圖。所有圖案寓意深刻,代表了:忠孝、禮儀、幸福、吉祥、丁財兩旺的美好向往。
步上三層臺階,就進入祠堂正大廳,明朝開國功勛湯和公的漢白玉坐像威嚴端正,像高2.17米,底座0.89米正方形。石像上面懸掛堂匾,由二十四世孫湯建榮率兒孫敬:祖恩浩蕩。東匾由世孫湯煥榮敬:佑護后人。西匾由世孫湯興度敬:將相傳世。前排楹聯(lián)由二十四世孫湯建興率兒敬:祖德興千秋大業(yè),宗功銘萬代榮華。二排楹聯(lián)由世孫湯煥煥敬: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東邊墻上掛湯姓先祖商湯王像、一世湯和公、章圻圩始遷祖聘公,西邊墻上掛二世鼐公、二世曄公。湯和公石像后有紅木屏風,屏風正面:松、鶴、朝陽、牡丹花(寓意:長壽、長久、富貴)。屏風反面是:家譜中摘錄的族規(guī)家訓(詳見建祠記石碑文)。
向后跨出中堂,進入天井,天井南側兩角各有一只吉祥缸有藏風聚氣、得水為上的靈氣,并有消防取水的作用。天井中是香燭爐,東側是化錢爐。北側兩角是江陰宗親敬的石燈籠一對,玲瓏精巧,給祖宗照明之用。
天井兩側是連廊,東側連廊上有《建祠記》石碑:湯姓由來:商湯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領,又稱成湯,任夏朝方伯一職專管征伐之事。時夏朝末代國君祭,殘暴無道,國內(nèi)日趨動蕩不安,商湯于是有意取而代之,周圍諸多小國家也慕名歸附,一舉滅夏, 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 其子孫后代為紀念這位開國君主,遂以其名諱為氏,稱為湯姓,商湯由此被奉為湯姓得姓始祖。也稱:商始湯成。《觀前湯氏家譜》記載 ,常州湯氏源自明初,東甌襄武王信國湯和,明朝開國功勛,英勇神武,浩然正氣,屹立天地,功勞蓋世。兒中軍都督府舍人,孫錦衣僉都指揮使曄公,賜籍常州,退居橫山橋觀前村。今逢開明盛世,百姓富裕,周邊建祠風盛,因本村吳氏先輩未能進入本鎮(zhèn)他村先建的吳氏宗祠,吳度興,吳煥金,吳剛平,吳其等倡議在本村建祠堂,章圻圩始遷祖聘公世孫紛紛積極響應捐地出資,梅巷應德公世孫踴躍出資。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和準備,于庚子年金秋時(公元二零二零年十月)在吉地章圻圩湯家村建造落成常州及周邊地區(qū)第一家湯氏宗祠,與吳氏宗祠相鄰。南朝運河系,北枕祖地清明山,東倚湯家居地,西臨萬福園。建祠紀念,祖恩浩蕩,佑我世孫,興旺發(fā)達,繁榮昌盛,潤澤后裔,福綿流長。湯氏世孫族規(guī):要孝順父母,不虐待老人,要團結互助,不分裂拆臺,要誠實待人,不虛假欺騙,要勤勞致富,不非法謀財。湯氏世孫家風:愛中華,競折腰,勤學習,練棟梁,尊法規(guī),守公德,講正氣,勿貪婪,務本職,樂奉獻,創(chuàng)家業(yè),謀家祉。激勵本族后人勤勞致富、勤儉持家。
天井西側連廊有功德碑:上面記載了本次建祠各世孫紛紛響應,踴躍捐地出資的名單。其中湯建榮、湯建興出重資,湯煥榮、湯興度、湯浩宇、湯富興、湯春飛慷慨多出資。其中湯建榮為建祠協(xié)調(diào)對外關系中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同時參與設計、建造、監(jiān)督。湯建興在設計、建造、監(jiān)督方面做到一絲不茍、嚴格把關,順利的完成了祠堂的建設和裝修。湯春飛在配合湯建興的各項工作中勤勞努力,做到了辦事放心的責任。
步上五層臺階,享堂門上方掛有“中山堂”牌匾,也叫祠堂的堂號。對面掛的門匾由二十五世湯春飛率兒敬:源遠流長。享堂楹聯(lián)由二十四世孫湯建榮率兒孫敬:見多識廣學眾家長,繼往開來永保富貴。對面大堂后門楹聯(lián)由湯王杰敬:東甌王威德建美名,祖功榮耀潤澤千秋。進入享堂,中間堂匾由二十四世孫湯建興率兒敬:宗興世澤。享堂東匾由二十五世孫湯浩宇率兒敬:華堂榮耀。享堂西匾由二十四世孫湯富興敬:潤澤千秋。享堂前排楹聯(lián)由二十四世孫率兒孫敬:峻山屹立萬萬年,丁財兩旺千千代。享堂后排楹聯(lián)由二十四世孫湯建興率兒敬:勤勞努力能積厚積德,讀圣賢書會能文能武。牌位間有十一階,用鋼化玻璃封閉,防止灰塵,兩側留有玻璃小門,最高階正中間敬奉一世湯和公,其他列祖列宗按世順序排列,上三代牌位按家族順序排列。
整個祠堂內(nèi)部結構都為木門、木窗榫卯結構,不用鐵釘,構思精巧、自然得體、造型豐富、古色古香,具有江南蘇式韻味。
湯氏宗祠供奉的第一世: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名將,軍事家。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介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加入起義軍。在隨朱元璋渡長江、占集慶、取鎮(zhèn)江的諸戰(zhàn)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tǒng)軍元帥。至正十七年(1357年),鎮(zhèn)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為征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占據(jù)延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征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洪武十七年(1385年),巡視海防。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設衛(wèi)所城59處﹐使倭寇不得輕入。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還鄉(xiāng),賜第鳳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東甌王,謚號“襄武”。
湯和公在常州有明文記載的傳說: 故事一、明代守御官中山侯湯和筑新城時設七門,至清代光緒時,城門有東門通吳、大南門德安、小南門廣化、老西門朝京、大北門青山、小北門和政。常州駐守9年,馬園巷養(yǎng)過馬,原名西營里的西瀛里有過他的兵營,1985年《常州地名錄》還載解放路小學有過他的點將臺。 故事二、在常州古城西瀛門遺址景點介紹中:西瀛門,因地處西瀛里而得名。據(jù)考證,西瀛里曾是明初信國公湯和將軍的駐兵之地,舊稱“西營”。后因附近經(jīng)常發(fā)生火災,乃改"營"為"瀛",取以水克火之意,故名西贏里。由于西贏里有城墻阻隔,又缺乏消防設施,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設想,民國時期在城墻上辟出一門,謂“西瀛門”。西瀛門城墻,既是常州五代時期古城羅城南城墻的一段,也是常州明代古城新城南城墻的一段。明洪武2年(1369年),常州守將湯和筑造新城,城周10里284步,高2丈5尺,設7個城門,4座水關,南城墻此處一段與原羅城重合。 故事三、待到明朝開國,朱元璋封賞開國功臣時,湯和被封為中山侯,竟然低人一等,直到洪武十一年,才晉封為信國公。這遲到10年之久的封賞里,卻有個與常州有關的故事。原來,當年湯和鎮(zhèn)守常州,曾有事請示朱元璋,“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鎮(zhèn)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朱元璋得知后,只說了四個字“于忠少欠”,其意思再明白不過了。甚至,當他封為信國公時,“猶數(shù)其常州時過失,鐫之券。”一句話,抓住小辮子不撒手,發(fā)小兼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其氣度和胸襟于此可見一斑! 故事四、過年:也稱“謝年”。過去民間有祭神、祭祖等習俗,常州還有做“人口團子”的風俗。所謂“人口團子”是在做過年糕團時,特制幾個大如人頭、不包餡心、上面點紅的大團子。據(jù)傳這一習俗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平定江南,得了天下后,殘殺功臣。當時,駐守在常州的是屢建戰(zhàn)功的大將湯和。朱元璋對他也很不放心。湯和感到危險,便借酒自隱,往往在酒后理政,錯殺無辜。湯和的副將為避免錯殺,便做了幾個假人頭,染上血色,每當湯和酒醉發(fā)怒要殺人時,便把假人頭當堂一獻。湯和醉眼惺忪,掀鬢大笑。第二天便把事情全忘了,即使看到他要殺的人,也便無事。因此副將暗暗傳令,家家都用米粉做幾個假人頭,以防被湯和錯殺,保人口平安,稱為“人口團子”,并流傳為過年的習俗之一。后來人們覺得過年做人頭不祥,就改成壽桃等,但仍在上面點紅。 故事五、為什么全國只有常武地區(qū)的在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的習俗?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大將湯和鎮(zhèn)守常州。洪武二年(1369年)湯和奉命修筑常州新城。因湯和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在筑城期間得罪了一些權貴。那些自身貪污的不法官僚,反而惡人先告狀,舉報誣陷湯和貪贓枉法。朱元璋大怒,即命湯和將賬本呈上備查。冬至前一天,湯和趕赴京城。他左手提賬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面見皇上。朱元璋好奇地揭開瓦罐,見是滿罐的胡蔥篤豆腐,再抬頭看湯和神色莊重,一身正氣,才醒悟自己錯怪了忠良。于是便自我解嘲道:“胡蔥篤豆腐,一清二白”。后來,常州老百姓為了紀念湯和,就在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了。
鳳陽湯府:位于鳳陽縣臨淮關鎮(zhèn)湯府村,據(jù)湯府村湯明忠老先生講,湯府目前為臨淮關國家糧庫,還留有一口古井,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拍過記錄片。湯和公在湯氏家譜上是72代,溯源到商湯王,湯府村家譜給南京的湯和后代借走沒有歸還。湯和爺爺奶奶父母的墓還能找尋,地形也呈步步盤高之勢。清朝時期有出過一個大將軍,因平叛太平軍有功,太平軍把湯府的人口殺的所剩無幾。后來由于建京滬鐵路,把湯府村從中穿過一分為二,從此湯府村再也出過大官。
湯和墓:湯和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東郊曹山,2013年5月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墓園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賜給明朝開國功臣湯和的。墓室是依山傍水的大型磚石建筑,墓前有眾多石雕群像,石雕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馬、羊、獅、武士,粗獷而又流暢,是蚌埠市著名的風景名勝。可惜的是:估計在明末清初墓室上有兩個盜洞,金銀陪葬品都已盜走,留下一個青花瓷瓶,保護發(fā)掘后現(xiàn)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估計價值在3000萬元人民幣。
湯和廟:湯和廟始建于明代嘉靖年,再寧村所建造,后經(jīng)清代而擴建后庭,封湯和為城隍,有出巡至今。湯和信俗是浙江省溫州市寧村特有的以祭祀湯和為主題的傳統(tǒng)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已經(jīng)傳承了400多年,往年從農(nóng)歷七月十三至十七,活動持續(xù)5天。2008年6月,湯和信俗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湯和是明朝開國元勛,洪武十二年,奉命在東南沿海構筑59座衛(wèi)所城,其中寧村所城就是其中一座。因抵御倭寇侵犯有功,湯和卒后,被追封為東甌王。嘉靖七年,人們在溫州龍灣寧村修建“東甌襄武王湯公廟”,清康熙年間改“城隍廟”,后稱湯和廟。嘉靖四十年,為追悼倭難亡魂,在中元節(jié)舉行抬神像巡城儀式,即一年一度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湯和節(jié),也叫湯和信俗。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溫州市龍灣區(qū)海濱街道寧村村民委員會獲得“湯和信俗”保護單位資格。
各位同族宗親朋友可以按以上路線游覽關于湯和公的尋根訪祖五日游。
本文網(wǎng)址: